今天是
无障碍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
时间:2024-12-1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日《人民号》刊登“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一文,内容如下: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黄鹏 李杰 侯春林“检察官,我父亲被骗了,这事儿你们管不管?”近曰,正在参加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凤城市检察院检察官被一对父子拦住。一番询问,儿子周某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周某(周某然的父亲)经营一家废品收购站。2019年3月,周某因收购他人盗窃物品被公安机关立案,因害怕受到刑罚,故找到李某咨询此事。李某称能找人办妥此事,但需花10万元钱。见周某为难,李某立即表示,8万也行,并且可以找别人借钱给周某。于是,周某在李某事先写好的8万元借据上签了字,但并未实际交付借款。2019年11月,凤城市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无社会危险性,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此事就此作罢。

2022年4月的一天,周某突然收到法院的庭审通知,一个素不相识的名叫王某的人,拿着周某签字的8万元借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惊慌失措的周某赶紧电话联系李某询问。“哎呀,这事你不用管,到时候也不用出庭,其他的事我帮你摆平!”李某淡定地对周某说。周某听信了李某的话,缺席了庭审。最终法院判处周某偿还王某借款及利息。2022年10月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仅拿到执行款10372.63元。2022年12月,法院以周某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后周某经多方打听才知,原来这个王某竟然是李某的妻子。

周某妻子因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周某又突患癌症,在外地生活的儿子周某然回家陪其化疗时发现周某精神状态不太对劲经常默默流眼泪。经过再三询问,周某才将事情的原委告知儿子。周某然听后大怒,发觉被人骗了于是周某然以“对李某夫妇帮忙借钱办事一事表示感谢”为由,带其父亲先后两次到李某家中表达谢意,并进行录音取证。

受理该案后,办案组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凤城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调阅诉讼卷宗时发现,案涉“借据”有明显更改痕迹。借款人“周某”签字确为本人所签,但是出借人王某字迹明显为后补的,且周某并不认识王某,更不知道王某与李某为夫妻关系,无法证明两人之间存在真实借贷关系。

此外,承办检察官前往银行调查李某夫妇的银行流水情况,证实两人以开三轮车拉人为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收入1000——2000元左右,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虽然王某自诉出借部分资金为其外甥夫妇所借,但经核实,其外甥夫妇均否认与王某存在借贷关系。在此情况下,王某不具备大额资金出借能力。

越来越多的疑点让检察官觉察到,本案极有可能是一起虚假诉讼。承办检察官又反复听取周某然提供的录音资料,同时对李某夫妇进行询问,发现更多疑点。李某夫妇自始至终都不承认有“拿钱办事”这一说,表示只是周某向其借钱而已,且一口咬定写借据的同时向周某给付了8万元现金。这与录音中双方一直在讨论托第三人办事的说辞明显不符;周某与李某夫妇平时并没有密切往来,也不存在任何私人交情,一次性出借8万元明显不符合常理。此时,案件脉络已然清晰,也基本印证了检察官的猜想。

综合分析研判后,承办检察官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涉案8万元已经实际给付,李某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对资金来源及履行情况进行虚假陈述,骗取法院生效民事判决书,本案系虚构债权债务的虚假诉讼,向凤城市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日前,凤城市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作出撤销原判决、驳回起诉的判决。至此,一场由蹊跷借据牵出的假官司落下帷幕。


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

  2024-12-13

近日《人民号》刊登“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一文,内容如下:他莫名多出8万欠款,咋回事?黄鹏 李杰 侯春林“检察官,我父亲被骗了,这事儿你们管不管?”近曰,正在参加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凤城市检察院检察官被一对父子拦住。一番询问,儿子周某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周某(周某然的父亲)经营一家废品收购站。2019年3月,周某因收购他人盗窃物品被公安机关立案,因害怕受到刑罚,故找到李某咨询此事。李某称能找人办妥此事,但需花10万元钱。见周某为难,李某立即表示,8万也行,并且可以找别人借钱给周某。于是,周某在李某事先写好的8万元借据上签了字,但并未实际交付借款。2019年11月,凤城市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无社会危险性,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此事就此作罢。

2022年4月的一天,周某突然收到法院的庭审通知,一个素不相识的名叫王某的人,拿着周某签字的8万元借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惊慌失措的周某赶紧电话联系李某询问。“哎呀,这事你不用管,到时候也不用出庭,其他的事我帮你摆平!”李某淡定地对周某说。周某听信了李某的话,缺席了庭审。最终法院判处周某偿还王某借款及利息。2022年10月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仅拿到执行款10372.63元。2022年12月,法院以周某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后周某经多方打听才知,原来这个王某竟然是李某的妻子。

周某妻子因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周某又突患癌症,在外地生活的儿子周某然回家陪其化疗时发现周某精神状态不太对劲经常默默流眼泪。经过再三询问,周某才将事情的原委告知儿子。周某然听后大怒,发觉被人骗了于是周某然以“对李某夫妇帮忙借钱办事一事表示感谢”为由,带其父亲先后两次到李某家中表达谢意,并进行录音取证。

受理该案后,办案组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凤城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调阅诉讼卷宗时发现,案涉“借据”有明显更改痕迹。借款人“周某”签字确为本人所签,但是出借人王某字迹明显为后补的,且周某并不认识王某,更不知道王某与李某为夫妻关系,无法证明两人之间存在真实借贷关系。

此外,承办检察官前往银行调查李某夫妇的银行流水情况,证实两人以开三轮车拉人为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收入1000——2000元左右,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虽然王某自诉出借部分资金为其外甥夫妇所借,但经核实,其外甥夫妇均否认与王某存在借贷关系。在此情况下,王某不具备大额资金出借能力。

越来越多的疑点让检察官觉察到,本案极有可能是一起虚假诉讼。承办检察官又反复听取周某然提供的录音资料,同时对李某夫妇进行询问,发现更多疑点。李某夫妇自始至终都不承认有“拿钱办事”这一说,表示只是周某向其借钱而已,且一口咬定写借据的同时向周某给付了8万元现金。这与录音中双方一直在讨论托第三人办事的说辞明显不符;周某与李某夫妇平时并没有密切往来,也不存在任何私人交情,一次性出借8万元明显不符合常理。此时,案件脉络已然清晰,也基本印证了检察官的猜想。

综合分析研判后,承办检察官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涉案8万元已经实际给付,李某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对资金来源及履行情况进行虚假陈述,骗取法院生效民事判决书,本案系虚构债权债务的虚假诉讼,向凤城市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日前,凤城市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作出撤销原判决、驳回起诉的判决。至此,一场由蹊跷借据牵出的假官司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