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案明法,扬正气;检察为民,普法行。以真实案例,筑法治基石,欢迎来到今天的《检言简语·以案释法》栏目。
【导语】
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非法买卖、租借银行卡等“黑灰产业链”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一些人虽然未直接参与诈骗,却因“热心帮忙”而陷入法律雷区。如果明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然帮助介绍买卖银行卡,是否构成共犯?今天,我们将通过一起案例,揭开“帮忙”背后的法律红线。
【案情简介】
2024年11月,凤城警方破获一起“银行卡交易”案件。崔某为了自己赚点快钱,把自己的5张银行卡卖给他人,轻松入账2700元。但案件背后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中间人”刘某。他明知对方买卡是用来干网络诈骗的勾当,可他为了“帮个忙”,还是牵线搭桥,促成了这笔交易。结果,这些银行卡被用来转移诈骗资金7.8万元。
检察官在审查时发现,刘某虽然自己没直接卖卡,也没拿到什么好处,但正是由于他的“牵线”行为,为诈骗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后检察官又通过调取刘某与上下线之间的通话记录、聊天内容等证据,认定刘某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对刘某追加起诉。近日,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醒】
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只是帮忙介绍”“又没拿好处”,就不会和犯罪沾边。其实不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家千万别因为一时的“热心”,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犯罪的帮凶!
以上就是本期《检言简语·以案释法》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凤城检察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号。感谢您的陪伴,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析案明法,扬正气;检察为民,普法行。以真实案例,筑法治基石,欢迎来到今天的《检言简语·以案释法》栏目。
【导语】
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非法买卖、租借银行卡等“黑灰产业链”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一些人虽然未直接参与诈骗,却因“热心帮忙”而陷入法律雷区。如果明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然帮助介绍买卖银行卡,是否构成共犯?今天,我们将通过一起案例,揭开“帮忙”背后的法律红线。
【案情简介】
2024年11月,凤城警方破获一起“银行卡交易”案件。崔某为了自己赚点快钱,把自己的5张银行卡卖给他人,轻松入账2700元。但案件背后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中间人”刘某。他明知对方买卡是用来干网络诈骗的勾当,可他为了“帮个忙”,还是牵线搭桥,促成了这笔交易。结果,这些银行卡被用来转移诈骗资金7.8万元。
检察官在审查时发现,刘某虽然自己没直接卖卡,也没拿到什么好处,但正是由于他的“牵线”行为,为诈骗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后检察官又通过调取刘某与上下线之间的通话记录、聊天内容等证据,认定刘某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对刘某追加起诉。近日,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醒】
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只是帮忙介绍”“又没拿好处”,就不会和犯罪沾边。其实不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家千万别因为一时的“热心”,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犯罪的帮凶!
以上就是本期《检言简语·以案释法》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凤城检察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号。感谢您的陪伴,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